Search


#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
這是一部最近出的影集——描述親子之間糾結情感,父母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#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
這是一部最近出的影集——描述親子之間糾結情感,父母的期望、孩子的煎熬。其實我一直很想看、卻不敢看、也還沒看。

怕過程有太多與自己童年重疊的部分。
那些名為愛的控制、和對成績近乎到瘋狂的要求。

我其實是一個從小被打到大、而且被親友言語霸凌的孩子。小時候的我很胖,120多公分,體重卻40幾公斤。

過年過節,
我會被嘲笑長得很胖、然後被拿來和家裡漂亮的姊姊們做比較。

「妳看大家都這麼美,妳怎麼那麼胖?」

我的父親與我的伯父們偶爾會指著我笑,笑我虎背熊腰。我當下覺得丟臉哭了出來、結果被責罵這是事實有什麼好哭的?

在學校,
我被我的同學們霸凌。三年級前我長得很可愛、班上有些男孩暗戀我。結果三年級後我橫向發展,變成大胖子。

我曾經收到一封紙條上面寫著:
「妳其實沒有做錯什麼,妳只是因為醜,所以我們決定排擠妳。」

除了容貌之外,
成績也是我巨大的壓力來源。

我曾因為月考國文考卷一個注音符號忘了寫、結果被老師扣了0.5分,差這麼一點分數沒有滿分,結果從第一名變成全班第七名。

我本來心想,滿分400、我399.5,應該不用擔心被責罵吧。

結果回家,馬上被賞了五六個響亮的巴掌,外加一頓毒打和臭罵:
「妳這麼胖、又這麼醜、怎麼還這麼智障?看看妳姊姊,人家又瘦又美成績又好!」

從小到大,
我覺得我受到的教育就是「表現」和「容貌」非常重要。

我想在這個從前盛行體罰的台灣,
我不是唯一一個有這樣成長歷程的孩子。

我的家人說,
這些過程都是為我好,為了讓我考上全彰化最好的女中。

我被迫轉學、離開了我原本就讀的美術班;我被迫剪短頭髮、因為我考試沒考好家人知道我想留長所以用我最在意的方式處罰我。

我後來考上彰化女中了,
彰化最好的女子高級中學。

可是我變成了一個易怒、沒有安全感、常常會沒來由躲在廁所哭的孩子。

應該不少癌友發現,
為什麼我會對「外貌」注重到這種程度?

出門五分鐘買個便當也要化妝、無時無刻都戴假髮鮮少拿下來、就算沒戴假髮也會思考怎麼樣才能光頭戴帽也很帥。

我無法不重視我的外貌、因為那是來自我童年最大的陰影——「長得醜就沒有尊嚴」。

過了那麼多年,
我的罹癌讓我的父母也有許多反思。
他們在不同時間點不約而同地私下向我道歉—說以往他們的管教或許太過武斷、太過自我中心了。

我與母親聊完後擁抱了彼此,
她在我懷中哭得像一位孩子。她說她不知道那些管教方式會在我後續的人生中留下那麼多陰影、因為她小時後也是這樣被管教的、她以為這是對的。

我接受了、也釋懷了,
雖然我知道在我的性格上仍有一些課題必須面對。

但現在的我已經可以理解我的父母,
也不會怪他們了。

他們當年也是在我現在這個年紀生下我的。大概是25到30歲吧。我現在27歲,人還那麼幼稚、控制欲也那麼強。

說實話我也沒有把握,如果我也在這個年紀生了孩子,我可以把他管教的很好、而且不會變成一個囉嗦又歇斯底里的母親。

我想結論就是,
孩子跟父母都是在一起成長的。

有些孩子很幸運、遇到生下他的父母在生他的時候已經很成熟了。

其實我也很幸運、至少我沒長歪、也沒有被打死,而且我和我的父母都一起變成熟了。

我現在很愛我的父母。
我知道他們也愛我。

我會找一天鼓起勇氣看完這個影集—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

看完再想想要不要推父母一起看。

#還是別太白目好了
#那我推薦大家一起看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謝采倪,在26歲那年確診淋巴癌。骨子裡很悲觀,所以深知「樂觀」面對疾病有多難。正在持續透過創作、筆耕,傳遞更多關於病的人事物及他們的故事。
View all posts